10月15日,由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簡稱“十一化建”)承建的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項目凈化二變換1框架喜封金頂。與此同時,凈化二系列最大的甲醇洗滌塔Ⅰ也列裝起航,意味著項目即將開啟嶄新的一頁。該框架共六層,高度為43.95米。
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綠氫
與煤化工耦合碳減排創(chuàng)新示范項目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地點: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蘇里格經濟開發(fā)區(qū)圖克工業(yè)項目區(qū),處于園區(qū)北部的預留區(qū)域,緯七路與緯九路、經三路與經八路之間
建設單位: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
占地面積:594.43公頃
全廠定員:3500人
工程總投資:報批總投資4781137萬元,其中建設投資(含增值稅)4431109萬元,建設期利息315296萬元,鋪底流動資金34732萬元(上述投資為基礎工況)
運行時間:8000小時/年
建設規(guī)模:主要建設3×220萬噸/年甲醇裝置(含7×110000Nm3/h氧氣的空分,3×56.2萬Nm3/h有效氣(CO+H2)的氣化、變換及熱回收和低溫甲醇洗,3×6.5萬噸/年硫磺回收)、3×10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含烯烴分離)、3×5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3×55萬噸/年聚乙烯裝置、20萬噸/年C4制1-丁烯裝置、20萬噸/年蒸汽裂解裝置。除生產聚丙烯和聚乙烯外,還同時副產硫磺、重碳四、C5+、乙烯焦油、MTBE等產品。
產品工藝方案
項目是以260萬噸/年煤制烯烴為基礎,由配套建設的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單獨立項建設)為依托逐年補充綠氫和綠氧,補充的氫氣直接補入甲醇合成裝置,減少變換及熱回收裝置變換部分的負荷(變換是通過CO與H2O反應生產H2和CO2,以滿足后續(xù)甲醇合成反應所需的H2/CO比),從而減少工藝系統(tǒng)CO2的排放量;補充的氧氣作為氣化用氧,減少空分裝置負荷,從而減少燃料煤用量。在基于原料煤消耗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逐年補氫、補氧增加自產甲醇產量,至補氫第五年自產甲醇產量可滿足下游甲醇制烯烴的需求,在此同時實現(xiàn)CO2的逐年減排。
建設內容
項目共設置12套生產裝置,包括空分裝置、氣化裝置、變換及熱回收裝置、低溫甲醇洗裝置、硫磺回收裝置、甲醇合成裝置、DMTO裝置、烯烴分離裝置、SCU裝置、C4制1-丁烯裝置、聚乙烯裝置和聚丙烯裝置;公用工程包括動力站、給排水系統(tǒng)、污水處理場、回用水裝置、總變電站及變配電等;輔助生產裝置包括中央控制室、中心化驗室、換熱站、火炬系統(tǒng)、危險化學品庫、危廢暫存庫、廠區(qū)消防系統(tǒng)、綜合辦公樓等;儲運系統(tǒng)包括輸煤儲運系統(tǒng)及罐區(qū)等。一般固體廢物處置依托蘇里格經濟開發(fā)區(qū)一般工業(yè)固廢處置及資源化儲存場項目(簡稱園區(qū)渣場),危險固廢送有資質單位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