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18時許,隨著通往公司管網的最后一道主汽閥完全打開,1號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后首次開車獲得成功。“這次改造用時比原計劃少了將近5天時間,為2號鍋爐停車檢修消缺贏得了時間。”一直陪同低氮燃燒環(huán)保改造的工藝技術員王偉揉了揉發(fā)紅的眼睛,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終于與2#鍋爐接續(xù)上了,可以回去好好地睡個安穩(wěn)覺了。”
5月6日,就在1號鍋爐正在進行低氮燃燒改造期間,已經連續(xù)運行180多天的2號鍋爐飽和蒸汽管線出現泄漏。如果泄漏繼續(xù)增大,2號爐就有可能緊急滅火,從而造成公司一期裝置全系統停車。險情就是命令,車間一邊下發(fā)了2號鍋爐特護運行措施,一邊與生產部、外協單位緊急磋商縮短1號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和檢修工期,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zhàn)役就此打響。
連夜進行的水壓試驗
5月8日晚飯前,本次技改工作量最大的爐膛噴燃器角部水冷壁讓管工作剛一結束,動力車間就立即組織工藝人員給鍋爐上水充壓,為水汽管線査漏做準備。晚上22時許,汽包壓力到達試驗壓力,動力車間主任、技術員及生產主管技術員全副武裝,穿著連體服打著手電就進了爐膛,順著搭好的爐膛架板,從最底部開始,一層一層往頂部爬,每到一層,他們都會環(huán)繞爐膛一周,查看所有,尤其新焊接的水冷壁管是否有滲漏現象。就這樣,當他們從近30米高的爐膛頂部人孔門爬出時,已經接近零點了。
20點以后的晚飯
5月10日下午18時,就在崗位上值班人員吃飯的時候,車間工藝主任姜軍虎、技術員王偉及生產部主管焦志波及電儀部杜康卻還在現場忙碌著。“兩臺煤粉鍋爐控制系統機柜相鄰,互相穿插,尤其是布線進入機柜時,要經過正在運行的2號鍋爐機柜,一旦觸碰可能導致接線柱松動、變形,就會造成2#鍋爐MFT動作,引起后系統停車。”生產部技術員焦志波告訴我,“為此生產部早在前一天就組織各專業(yè)單位討論,并梳理出作業(yè)過程的5項風險辨識及防控措施,并要求電儀部派專人全程指導、監(jiān)督、監(jiān)護施工單位布線作業(y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了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在生產部調度室制定相應應急預案的同時,車間各管理人員及生產部技術人員時刻現場待命。堅守從下午3點多開始,直到晚上20點結束,“20點以后的晚飯,可能是餓過了頭的緣故,吃得特別香。”
凌晨綻放在爐內的焰火
5月11日下午,低氮燃燒改造所有施工項目宣布結束。為了了解低氮燃燒改造后爐內空氣動力場分布情況,首次點火必須進行動力場試驗,包括冷態(tài)調試一二次風、飄帶及焰火試驗。在這之前,先要將管道內雜物吹掃干凈,而且有風量、風壓及吹掃時間等限制要求。“就這樣,等試驗條件滿足時,就到了凌晨兩點。”工藝技術員王偉隨同改造廠家鉆進爐膛,一同觀看了這場“焰火表演”,等試驗結束,天已經大亮了。雖然通宵鏖戰(zhàn),但現場的所有人都很精神,因為好多試驗數據必須記錄仔細,不容半點馬虎。“試驗很成功,這一夜熬得值!為第二天早上拆除爐膛架子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生產部、電儀部、承包商及動力車間的共同努力下,低氮燃燒改造提前五天結束,5月13日1號鍋爐具備點火條件。由于是低氮燃燒改造后的首次開車,車間主任及主管工藝設備技術員全程陪同。上午11時許,經過環(huán)保局批準后,甲醇點火一次成功,之后升溫升壓、安全閥調校、并汽、投煤工作有條不紊。晚上21時許,1號鍋爐進入調試和正常運行軌道,替換帶病運行的2#鍋爐,在這次接力過程中,一期裝置絲毫未受影響。又是一個收獲的周末,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zhàn)役中,我們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