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上調、糧價下調、恢復征收增值稅……化肥和農資行業(yè)的一系列政策或形勢變化,使本就激烈的行業(yè)競爭更趨白熱化;势髽I(yè)如何以變應變,勇立潮頭?新洋豐的答案是,在全力拓展市場的同時,內挖潛力降成本。自9月份以來,新洋豐在生產系統(tǒng)提出“在原有基礎上噸肥下降20元”的降本目標,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六大精細化管理措施和辦法,僅9、10兩個月就降本增效1730萬元。
首先,在二次加工肥的成本控制上,主抓配方管理。將總養(yǎng)分在過去基礎上下調0.2%;密切關注氮、磷、鉀原料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單養(yǎng)分,控制配方總成本;加強原料進廠關管理,確保原料的含量、計量、水分等達到驗收標準;加大合格率的考核力度,減少返工費用;通過班組、車間、綜合辦等各層級不定時抽查,確保成品計量在控制標準范圍內;加大清挖物和返料的消耗與考核力度,要求換配方產生的清挖物和返料必須在一周內處理完畢。綜合使二次加工肥噸肥成本下降20.84元。
其次,在基礎肥料的成本控制上,主抓配礦管理。模擬用礦成本,優(yōu)化礦石配比,并在確保成品質量的前提下兼顧溶解度;在磷銨生產過程中,確保生產效率,降低能耗指標,綜合使基礎肥料磷銨噸肥成本下降19.214元。
第三,在硫酸的成本控制上,主抓原料使用。對于硫磺使用單位,克服生產難度加大優(yōu)質優(yōu)價粉磺的使用量;對硫精砂使用單位,根據(jù)生產廢渣——紅渣的銷售行情,每周模擬硫精砂配礦成本,確保成本最優(yōu);加大開車率的考核力度,控制各類能源和物料的消耗,綜合使硫酸成本每噸下降11.804元。
第四,在合成氨的成本控制上,主抓能耗和修理費用的控制。利用煤供大于求的市場行情,嚴把煤的進廠關,確保煤的采購滿足最佳生產工況;加大電和汽的管理,合理控制蒸汽使用和電度消耗;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計劃性延長設備使用周期,嚴格做好修舊利廢工作,綜合使合成氨成本每噸下降46.86元。
第五,在編織袋的成本控制上,主抓廢品率降低。優(yōu)化生產指標,在保證質量達標的前提下降低廢品率;細化各工段考核指標,對拉絲、圓織、彩印、覆膜等工段制定對應的考核辦法;對產出的不合格編織袋進行回收再造粒,生產噸袋和吊帶。
第六,在磷銨調度使用成本上,主抓物流方式和專用配方。針對基礎肥料(磷銨)生產基地緊貼資源地而建、二次加工肥生產基地緊貼銷售市場而建的實際情況,在磷銨的內部調用上,及時關注和核定鐵、汽、水運的價格,及時調整運輸方式,確保最低物流成本;在磷銨使用上,針對高塔和尿基肥料不同需求,分別在雷波新洋豐生產高塔專用磷銨、在新洋豐中磷生產尿基專用磷銨,降低成本。(李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