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從湖北黃麥嶺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傳出消息,該公司合成氨廠對造氣系統(tǒng)進行智能造氣技術改造,并通過在工藝上深入挖潛,配合提高操作的自動化、可視化,使節(jié)能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黃麥嶺公司合成氨廠造氣系統(tǒng)智能造氣技術改造項目按照該廠年產8萬噸合成氨(6臺造氣爐)設計改造方案。該項目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經過半年的施工改造,目前已投入運行,智能造氣技術改造的效果較為顯著。在增氧間歇式氣化過程中,煤炭得到充分燃燒,煤炭和蒸汽利用率有所提高,半水煤氣的質量得到改善,其有效氣體(氫氣和一氧化碳)含量從目前的62%左右提高到65%以上,與傳統(tǒng)工藝相比節(jié)省了入爐煤棒和蒸汽消耗,系統(tǒng)的動力得到有效利用。
智能造氣技術改造通過在造氣吹風過程中增加氧氣的含量,不僅使入爐煤棒燃燒更為充分,提高了爐溫,縮短了吹風時間,增加了制氣時間,減少了吹風氣生成量,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吹風氣帶出的顯熱和潛熱損失,減少了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和硫化物有害氣體的排放。
蒸汽閥門實現智能化控制,使蒸汽供應量與爐內需求量自動匹配,降低了蒸汽消耗、提高了生產氣體有效成分;單個造氣爐生產的氣體成分和產量以及蒸汽分解率可實時監(jiān)測,提高了實時爐況的可視化程度和單爐操作的科學性,從而在生產管理上能夠通過對單爐的考核,進而對各個班組的生產進行更為科學的評估考核,提高生產管理水平。(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