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劉中民院士、朱文良研究員、倪友明副研究員研究團隊在二氧化碳加氫制取芳烴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在過去兩個世紀,大規(guī)模利用化石資源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空前的繁榮,然而同時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不斷地威脅著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另一方面,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因能量密度低、間歇性等特點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制取氫氣,并將二氧化碳轉化成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大宗化工品,可以同時起到儲存、利用二氧化碳與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二氧化碳是一種化學惰性分子,加氫轉化一般都需要在高溫、高壓、高氫氣比例以及金屬催化劑上進行。此前,科研人員在此條件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二氧化碳向多種一碳化合物的轉化,如二氧化碳加氫制取甲烷、甲醇、二甲醚、甲酸、一氧化碳等。此外,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利用金屬氧化物/分子篩雙功能催化體系,可以制取例如低碳烯烴、汽油等高附加值的多碳化合物。
芳烴作為一類重要的大宗化工品,目前主要通過石腦油催化重整等石化路線制取。相對低碳烯烴,芳烴的不飽和度更高、結構更復雜,因此很難通過金屬氧化物/分子篩雙功能催化體系高選擇性的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