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1-2012年度淡儲招標工作正式啟動,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公告稱:承儲企業(yè)淡儲資格為一次招標、三年有效,三年后資格自動終止,通過招標方式重新認定。國家發(fā)改委相關人士在接受中國農資傳媒記者采訪時稱,在新一輪的招標過程中,將會以“四優(yōu)先”原則考核招標企業(yè):首先,在已經承擔淡儲任務并且考核完成的企業(yè)和沒有承擔淡儲任務的企業(yè)之間,優(yōu)先選擇前者;第二,在區(qū)域內和區(qū)域外投標人之間,優(yōu)先考慮前者;第三,在生產單質肥和復合肥、二次加工肥之間,優(yōu)先前者;第四,優(yōu)先考慮中國農資企業(yè)綜合競爭力靠前的企業(yè)。
淡儲出現新格局
我國化肥淡儲機制從2005年開始執(zhí)行,在國家相關部委的主持下,淡儲工作在保證農資供應、平穩(wěn)價格和維護農民利益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蓄水池”作用。但是針對于近兩年淡儲形勢,國內流通商表示不好把握,比起過去淡季儲備旺季銷售的模式,操作過程中變數增加,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市場形勢使得眾多承儲企業(yè)備感忐忑。
以2009年淡儲為例,2009年-2010年淡儲任務量為1600萬噸,供銷社系統(tǒng)承擔929萬噸,占總量的58%,但是在春季南旱北寒的異常天氣下出現了價格倒掛,儲量越大虧損越嚴重。據中國農資流通協(xié)會統(tǒng)計,當年承儲企業(yè)尿素每噸虧損150元,二銨每噸虧損33.7元,復合肥每噸虧損52元,初步計算所有儲備量虧損12.8億元,此情況引起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為承儲企業(yè)增加了1.5億的淡儲補貼資金。2010年-2011年度,承儲總量依然是1600萬噸,供銷社系統(tǒng)占總招標67.8%。1月末,供銷社系統(tǒng)庫存調查為1419萬噸,同比增長22%,在春耕時期,供銷社系統(tǒng)較好完成春耕供應的任務,但是在經營情況上看,眾多承儲企業(yè)都體現出不賠不賺的經營狀態(tài)。中小農資經銷商在2009年遭受重大創(chuàng)傷后,在冬儲的積極性上大打折扣,采取的操作方式是隨買隨賣,不敢大量儲存。而大型流通企業(yè)一方面為了承擔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維護好自己的網絡和市場,而不得不承擔起淡儲重任,他們也在積極探索一條盡量不賠錢的淡儲妙招。
淡儲期間肥市預測
氮肥——價格平穩(wěn) 供應充足
盡管今年氮肥市場一波三折,但并不妨礙氮肥價格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1月份,在市場庫存低、原料上漲的情況下,出廠價格不斷攀高達到2000元/噸。春節(jié)后由于氣溫偏低,用肥季節(jié)推遲,同時由于農民施肥習慣從單質肥向復合肥轉變,尿素市場遲遲不啟動,市場壓力顯現,導致價格下滑走低。直到5月份,由于工業(yè)用肥和邊貿出口的拉動,市場渠道沒有貨的后遺癥開始爆發(fā)顯現,價格一路向上,到了7月份,工廠出廠價達到2500元/噸,東北地區(qū)甚至到了3000元/噸。總體來說,今年上半年的尿素價格不但實現高價位突破,而且高位維持的時間也比較長。
在出口方面,今年尿素出口量銳減,所以出口對于國內市場的影響也是大幅降低,主要是國內需求對于行情的走勢起到關鍵性作用。由于關稅的調整,尿素每噸的出口稅費達到600-1000元,導致國內尿素出口價格比較高,降低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由于資金成本高,人民幣升值比較快,業(yè)內出口貿易的興趣和動力都不大。
后市預測:由于1-6月,國內氮肥產量和去年基本持平,預計未來還將有500萬噸產量的增量,而出口量大約在300-350萬噸,比去年減少了一半以上,從而增加了國內市場供應。此外,盡管今年價格出現上漲,但主要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200元/噸的剛性拉動,而有了過去的淡儲經驗,今年經銷商儲備可能會相對謹慎,廠家也會更理性地積極穩(wěn)定價格,因此今年氮肥供應會比較充足,儲備形勢應該會相對平穩(wěn)。
鉀肥——以穩(wěn)為主,警惕氣候和國際市場影響
今年1-8月,鉀肥價格平穩(wěn)上漲,1月份,鉀肥價格在2800元/噸左右,隨著春節(jié)市場的啟動,復合肥廠家開工拉動鉀肥價格略有上漲至2890元-2900元/噸左右。5-8月,鉀肥上漲幅度比較明顯,漲至3250-3300元/噸,主要原因是國內集中采購和國產鉀肥的發(fā)運不暢所致,而且國際鉀肥也是一路上漲,此外,今年的鉀肥談判成交價更是對國內市場鉀肥漲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后市預測:由于前期復合肥廠家已經集中采購了原料,因此今年年底前不太可能出現鉀肥集中拿貨的現象。從國內來看,今年鉀肥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四季度與明年一季度鉀肥市場相對穩(wěn)定,但四季度國內鉀肥市場需要關注氣候和運輸兩大不可控的因素,避免發(fā)生去年全國異常氣候對鉀肥生產和發(fā)運的影響,從而推高了市場價格。此外還要注意國際市場對國內的影響。一方面,由于目前港口鉀肥基本完成銷售,鉀肥主要進口商庫存不大,而國際鉀肥市場價格不斷上調,需求也出現恢復性增長上調,可能會對國內市場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印度明年一季度成交價格定為530美元/噸,也會影響我國鉀肥成本繼續(xù)上漲。
磷肥——受出口影響或將出現拐點
磷肥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國際市場價格穩(wěn)中有升,國際二銨價格穩(wěn)定在610美元/噸,3月底到4月初,印度與全球主要磷肥供應商簽訂了采購合同,價格是612美元/噸,此后國際價格繼續(xù)攀升,一直達到650美元/噸左右。9月1日受中國出口關稅傳聞的影響,印度與美國磷協(xié)的第二個100萬噸大合同價格定在677美元/噸,這一價格對國際市場穩(wěn)定起到一定作用。
國內市場在春耕期間則呈現了從漲到停滯,再從降到停滯的過程。春耕初期,市場由于高濃度磷肥的庫存量較低,再加上經銷商對于高濃度磷肥不抱什么期望,二銨出廠價維持在3200-3300元/噸。由于該價位與往年相比處于一個高價位水平,抑制了部分需求,而性價比較占優(yōu)勢的復混肥則處于旺銷狀態(tài)。進入3月份,傳統(tǒng)的旺季始終沒有出現,市場信心不足,經銷商開始降價銷售,批發(fā)價也回落到3400元/噸,春耕結束后各地出現不同程度剩貨。東北很多剩貨在出口窗口期轉移到了港口出口,而生產企業(yè),春耕一過貨物立馬轉向港口,工廠對港口的集中發(fā)貨對國內后市的穩(wěn)定起到一定作用。目前秋播在即,秋季磷肥施用主要在華北和新疆地區(qū),與春耕市場相比數量減少很多,當前市場特點是,經銷商對后市信心不足,由于對出口政策心存疑慮也對市場產生不良影響,因為工廠向港口發(fā)貨在9月下旬結束,而此時正好是秋播旺季,經銷商普遍操作謹慎,社會庫存和到貨量不是很大,價格也有所上漲。
后市預測:磷肥受出口政策的影響,9月底窗口期關閉,如再打開國門要等到明年6月份,雖然目前二元復合肥關稅調整傳聞并沒有出臺政策,但是面對今年二元肥的大量出口,國家相關部門即使不會在當前立即采取政策限制出口,也會在明年的出口政策上進行調整,因此一銨價格調整的預期可能會連鎖反應到磷肥和復合肥上,對整個市場帶來一些負面作用。
此外,經銷商心理預期也會為市場帶來負面影響。冬儲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東北已經連續(xù)三年顯現磷肥經營不佳,今年二銨一直維持較高價位,更讓經銷商不會輕易冬儲。有業(yè)內人士建議:企業(yè)需要針對東北市場出臺切合實際的特殊政策,譬如工廠需要制訂一些有利于經銷商的政策。因為今年由于出口的拉動,高濃度磷肥的價格一直高價位攀升,對于工廠來說利潤空間很大,但是對于東北的經銷商來說則操作相對困難,而且由于一銨、二銨價格處于高位,因此冬儲難度較大,而近幾年,農民用復混肥替代二銨,也影響了經銷商存儲積極性。
在宏觀調控的因素上,政府對通脹壓力和緊縮的金融政策也會對化肥市場產生影響。今年國內高濃度磷肥的產量是1280萬噸,傳統(tǒng)冬儲期為今年10月到明年4月,冬儲資源量超過700萬噸,明年還將會有新的產能釋放,而全年二銨需求只有850萬噸左右,春耕消耗60%以上,處于供大于求的態(tài)勢,因此高濃度磷肥價格在高位盤旋后可能會出現拐點,去年冬儲時價格上漲情況再次出現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