釕基氨合成催化劑作用機理及氧化物負載釕催化體系研究
作者/來源:楊曉龍1,2,胡 斌1,夏春谷1,熊緒茂1,慕新元1 (1.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2.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日期: 2010-11-03 點擊率:5218
作為化學支柱產(chǎn)業(yè)的合成氨工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大約有1%的能源用于合成氨。目前,合成氨工業(yè)廣泛應用Haber-Bosch工藝,雖然催化劑配方不斷改進與完善,本質上還是以堿金屬為電子促進劑、其他氧化物為結構促進劑的雙促進熔鐵型催化劑,未從根本上解決高成本和高能耗的問題。近幾十年來,各種學科交叉滲透,促使研究者開辟新的固氮方法和氨合成催化劑。1978年英國ICI公司通過加入第二活性組分研發(fā)出ICI74-1型含鈷鐵基催化劑并成功應用于其自行開發(fā)的ICI-AMV工藝,合成壓力10MPa,溫度450℃,氨凈值10%~11%。1986年,浙江工業(yè)大學發(fā)明了Fe1-xO基催化劑新體系,并于1992年研制成功世界上首個Fe1-xO基A301型低溫低壓氨合成催化劑。1998年,ZA-5型低溫低壓催化劑的研發(fā)成功進一步提高了Fe1-xO基催化劑在低溫下的催化活性,標志著多年來我國率先在熔鐵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實質性....